我國行政村全面實現“村村通寬帶”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地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會同各有關地區和部門及基礎電信企業精心謀劃、重點部署、壓茬推進,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快農村地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推進高速寬帶網絡城鄉全面覆蓋,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面實現“村村通寬帶”,打通了廣大農村接入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大動脈”,貧困地區通信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網絡支撐。
一是建立機制、部署建設,保障“用得上”網絡。“十三五”初期,我國尚有約5萬個行政村未通寬帶,15萬個行政村寬帶接入能力不足4Mb/s,這些行政村大多位置偏遠,建設成本高,用戶分散且消費能力低,存在市場機制失靈情況。2015年10月經國務院常務會審議通過,建立了“中央資金引導、地方協調支持、企業主體推進”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先后部署七批建設任務,從支持光纖通達轉向4G網絡建設,從支持行政村向邊疆、海島拓展。累計支持全國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建設和6萬個農村4G基站建設,推動行政村、貧困村、“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通寬帶比例分別從不足70%、62%和26%全部提升到100%,農村光纖平均下載速率超過100Mbps,農村及偏遠地區通信基礎設施水平顯著提升。
二是精準降費、惠民利民,保障“用得起”網絡。在面向全國廣大用戶提速降費的基礎上,要求電信普遍服務地區資費不得高于其他地區。推動基礎電信企業面向農村脫貧戶持續給予5折及以下基礎通信服務資費折扣,精準降費舉措已惠及農村脫貧戶超過2800萬戶,累計讓利超過88億元。在廣大農村地區,每月只需要三四十元,用戶即可享受個人手機、固定寬帶和網絡電視的套餐包,農村用戶使用寬帶網絡的負擔大幅降低,獲得感有效提升。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9.2%,較“十三五”初期翻了一番,城鄉普及率差異縮小了15個百分點。
三是拓展應用、發揮效能,保障“用得好”網絡。加快農村網絡覆蓋村委會、學校和衛生室,推進“互聯網+”教育和醫療應用發展,全國中小學校(含教學點)100%寬帶通達,遠程醫療覆蓋所有脫貧縣,優質基礎教育醫療資源加速向農村拓展。廣泛覆蓋的城鄉網絡,有力保障2億學生在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有效支撐科學精準防控疫情,助力鄉村治理和基層黨建,促進農村生產生活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從2015年的353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79萬億元。網絡流量為農村群眾帶來了產品銷量、增加了收入數量、提高了生活質量。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聯合財政部深化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不斷提升農村網絡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支撐數字鄉村建設,賦能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