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培育實施方案
為認真落實《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工業倍增行動奮力實現工業大突破的意見》(黔黨發〔2021〕10號)精神,按照精心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要求,推動我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促進全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按照“一二三四”總體思路,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動中小企業聚焦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努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助力我省工業實現大突破,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培育目標
精心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星光”行動,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著力打造一批細分行業和市場領軍企業、單項冠軍,催生一批“獨角獸”企業、行業“小巨人”。推進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協作配套,提升供應鏈、產業鏈水平!笆奈濉逼陂g,年均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戶以上,擇優培育一批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三、培育重點
聚焦大數據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健康醫藥、生態特色食品、基礎材料、現代化工、新型建材、特色輕工以及民族工藝品等領域的中小企業,主導產品聚焦制造業短板弱項,符合《工業“四基”發展目錄》所列重點領域,從事細分產品市場屬于制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關鍵基礎材料;或符合制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產業領域;或屬于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及關鍵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產品;或圍繞重點產業鏈開展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攻關;或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創新產品;或屬于省重點鼓勵發展的優勢特色產業。
四、培育條件
1.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規定的中小企業,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2.年度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民族工藝品企業年度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企業資產負債率不高于70%。
3.“專精特新”優勢明顯,能為大企業、大項目和龍頭企業提供關鍵零部件、關鍵元器件、配套產品和配套服務,主導產品和服務在國內或省內細分市場處于領先地位。擁有專項技術或生產工藝,具有較強的專業化生產、服務和協作配套能力,以美譽度好、性價比高、品質精良的產品在細分市場中占有優勢,主營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70%以上。
4.企業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方面擁有一定核心技術和創新成果,并具備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擁有與主要產品相關的自主知識產權。
5.積極推進企業數字化賦能,利用數字化智能化工具支撐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過程。運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化工藝流程與裝備技術,精益生產、敏捷制造、精細管理水平較好。
6.企業管理規范、信譽良好、社會責任感強,建立了較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重視并實施長期發展戰略且取得良好績效,取得相關管理體系認證,擁有的自主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不得被推薦:
1.在申請過程中提供虛假信息的;
2.近三年發生過重大安全、質量、環境污染事故的;
3.有偷漏稅或其他違法違規、嚴重失信行為的。
五、培育措施
(一)加強技術創新及科技成果轉化
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支持企業開展行業關鍵技術攻關和關鍵產品研發;引導企業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鼓勵和支持企業研究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鼓勵和支持企業與具有技術優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并積極引導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新產品的市場化和產業化。
(二)深入推進數字化賦能行動
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發設計,提升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鼓勵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和“登云用云”;推動云服務商和企業供需對接,針對性開展應用普及和培訓,并將企業數字化改造列入“市州行”、中小企業“星光”培訓等重要內容,提高企業數字化改造的意識和積極性;組織開展互聯網應用,培育協同設計、協同供應鏈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金融等平臺應用新模式。
(三)促進中小企業培育孵化及服務能力提升
鼓勵行業協會、專業機構等社會組織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檢驗檢測、計量校準、管理診斷、權益維護等服務;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上市輔導、投融資、數字化應用、工業設計等專業服務,并積極推薦國家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及創業創新示范基地;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加“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和數字經濟領域專業大賽,培育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雙創”優秀項目和優秀團隊;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加各類大型專業展會,加快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
(四)優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服務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融資產品和服務模式,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創新性金融產品和服務,完善企業融資促進方案,加大對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支持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直接融資,大力支持企業登陸主板、科創板等專業資本市場;健全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鼓勵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以應收賬款、供應鏈金融、特許經營權、知識產權、股權、存貨、機器設備、信用等為擔保品的擔保融資。
(五)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管理能力
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星光”行動,充分利用中小企業“星光”培訓等平臺,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培訓,提升中小企業管理人員能力,形成以培訓帶發展的良性機制;針對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共性問題,開展主題對標交流培訓,提升競爭能力;加大企業家精神宣傳力度,培養造就一批富有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國際化視野、優秀企業文化、先進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家群體。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梯度培育機制。各市州要制定培育工作方案,明確培育目標和培育措施,形成與國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機制有機銜接的培育體系。各市州要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每年推薦省級“專精特新”培育企業不少于20戶。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組織年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篩選、審核、評審、認定等工作,培育條件、認定程序及擬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涉密企業除外)全部向社會公示,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皩>匦隆敝行∑髽I培育情況要進行年度通報,作為真抓實干激勵的重要依據,納入全省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重要內容。
(二)強化政策扶持。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對獲得省級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申報省新型工業化發展基金和專項資金相關項目時予以重點支持。每年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擇優支持一批貴州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省中小專項資金中安排經費給予一次性獎勵。每年按要求選擇部分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薦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的,在省中小專項資金中安排經費給予一次性獎勵,同時獲省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的按就高原則進行獎勵。按照《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財建〔2021〕2號)要求積極推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各市州結合實際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對納入培育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予以支持。
(三)加強動態管理。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健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動態管理制度,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梯度進行培育。實時跟蹤調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動態和企業成長情況,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破解發展過程中的難題。每年組織遴選一批典型發展案例,為全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樹立標桿。獲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效期為3年,入選滿3年的企業需進行復核,不符合條件或未提交復核申請材料的企業將予以撤銷。有效期內如發現虛假申報或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一經查實,立即予以撤銷。
(四)加強宣傳引導。總結推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優秀地區的經驗做法,樹立一批典型示范企業,提煉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模式,引導帶動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