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已定!《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正式發布
12月25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發展改革委主任何雄介紹了《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年)》的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洛陽、平頂山、焦作、三門峽、濟源等5市(區)市長回答了記者提問。

何雄強調,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 “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要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加強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合作”等重大判斷,提質提速推進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增強人口經濟要素承載配置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強化與周邊市縣一體化發展,培育建設洛陽都市圈,加強與鄭州都市圈協同聯動,共同形成支撐中原城市群乃至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源。
何雄介紹,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發展改革委出臺了推進洛陽、濟源深度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研究制定支持洛陽與平頂山、三門峽等聯動發展的政策舉措,推動洛陽與其他城市結對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一批重點合作項目,組織編制了《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提請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后,于12月22日印發實施!兑巹潯肪幹七^程中主要考慮如下:一是合理確定都市圈空間范圍。以綜合交通廊道為導向、通勤半徑為準繩、歷史人文聯系為紐帶、一體化發展意愿為前提,基于權責明晰的完整地域單元,確定洛陽都市圈范圍,主要包括洛陽和濟源全域,焦作的孟州市,平頂山的汝州市和魯山縣,三門峽的義馬市、澠池縣和盧氏縣,行政轄區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其中生態涵養區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二是明確都市圈戰略定位和目標愿景。系統梳理都市圈面向未來區域競爭格局的優勢潛力,確立“三區一中心一樞紐”的戰略定位,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國先進制造業發展引領區、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核心區、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分兩個階段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奠定現代化都市圈發展框架,基本確立一體化發展空間格局、支撐體系和保障政策;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三是優化都市圈功能空間布局。主要是構建“一核一帶,三軸三圈”的發展格局!耙缓恕奔绰尻栔行某菂^;“一帶”即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帶;“三軸”即洛澠三科創文旅發展軸、洛濟焦綠色轉型發展軸和洛汝平開放合作發展軸!叭Α奔磪^域極核圈、產業緊密圈和“一河兩山”生態圈(黃河、伏牛山、太行-王屋山)。四是營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主要是構建“一帶兩區兩環多廊道”的生態格局!耙粠А奔袋S河流域生態保護帶;“兩區”即南部伏牛山生態涵養區和北部太行-王屋山生態涵養區;“兩環”即都市圈極核郊野游憩環和都市圈外圍生態環;“多廊道”即依托區域主要交通軸帶和重要水系,建設城市與組團間的綠色廊道。五是完善都市圈建設支撐體系和保障機制。明確打造開放引領的國際化平臺、創新協同的現代產業體系、魅力彰顯的文旅融合發展格局、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互聯互通的交通體系、共建共享的基礎設施、共利共惠的公共服務設施等7個方面重點任務,以及都市圈內部協同、外部聯動、組織實施等3個方面體制機制創新。



何雄表示,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充分發揮省都市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圍繞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實施具有帶動性、突破性、抓手性的七大行動。
一是實施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提質行動。堅持強核引領,充分發揮洛陽先進制造、生態屏障、人文交往、交通樞紐等優勢,推進都市圈極核擴能增效,推動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加大公共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提升產業、人口、科技、信息等要素集聚配置能力,激發區域經濟中心潛力,全面提升區域輻射帶動作用。
二是實施交通先導行動。堅持織密網絡、優化機制,編制實施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暢通都市圈“待貫通路”、拓寬“瓶頸路”,爭取將呼南高鐵豫西通道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段納入國家規劃,力爭明年開工建設,與規劃平頂山經漯河至周口高鐵互聯,接通商合杭高鐵,打通都市圈向東、向南高速鐵路運輸通道。深化鄭登洛等洛陽都市圈城際、市域鐵路前期工作,爭取具備條件后盡快開工,加快洛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謀劃推動洛陽機場改擴建工程。實施鄭州至洛陽高速、濟源至新安高速、G310南移等重點工程,推動各類交通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高效銜接。
三是實施國際人文交往中心提升行動。堅持高水平開放引領,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和人文交往,強化國際化公共服務供給,積極承辦各類國際會議、節會和賽事,統籌推進都市圈重大改革開放平臺和國別產業園建設,推動洛陽綜保區加快建設,支持洛陽自貿試驗區和跨境電商綜試區高質量發展,推動洛陽航空口岸擴大開放,支持東方紅(洛陽)國際陸港建設和中歐班列、海鐵聯運班列開行,共建開放引領的國際化平臺。
四是實施產業創新升級行動。編制實施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規劃,全面推進河南西部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優化都市圈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定位和空間布局,搭建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緊密銜接合作平臺,加快農機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洛陽軍民融合創新平臺建設,在高端軸承、地下工程裝備等領域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洛濟焦高端石化、洛鞏高端裝備、洛澠新材料、洛汝新型建材等產業帶,在更高層次打造區域產業共同體。探索跨區域工作協調機制,以產業鏈思維加強上下游分工協作和協同創新,因地制宜發展“飛地經濟”,開展聯合招商活動,共建一批合作示范園區。
五是實施生態修復和魅力塑造行動。厚植“一河兩山”生態優勢,協同推進黃河南北岸生態廊道建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推進生態系統共保共育和環境治理聯防聯控,加快建設生態都市圈。統籌推進文旅品牌塑造和全域旅游示范,整合都市圈文旅資源,完善提升文旅基礎設施,建設北部黃河生態文化旅游、中部伊洛河歷史文化遺產旅游、南部伏牛山生態度假旅游三大片區,打造文旅都市圈。
六是實施文化繁榮興盛行動。強化歷史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傳承和弘揚,系統發掘鞏義雙槐樹、偃師二里頭等重要遺址,提升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加快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倉窖遺址保護、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仰韶文化遺址國家考古公園等項目建設,舉辦河洛文化節、世界古都論壇等特色文化盛會,塑造文化創意消費場所和街區,積極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
七是實施合作示范行動。創新都市圈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支持洛陽、濟源深度融合發展,打造一體化發展樣板,增強鞏義、登封、沁陽、溫縣、博愛等疊合區支點作用,建設焦作雙圈聯動優先發展區,促進鄭州、洛陽兩大都市圈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積極參與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建設,依托陸橋通道和黃河紐帶,強化優勢共塑和互補協作,共同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發布會上,洛陽市市長劉宛康、平頂山市市長張雷明、焦作市市長徐衣顯、三門峽市市長安偉、濟源示范區管委會主任石迎軍,分別就推進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回答與會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