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構建現代工業體系。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工信部聯企業﹝2018﹞248號)和省政府《關于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蘇政發﹝2018﹞86號),結合江蘇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構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共享資源、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為目標,著力挖掘和推廣融通發展模式,夯實融通發展平臺載體,優化融通發展環境,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提高中小企業專業化水平,激發產業創新活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江蘇制造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ǘ┕ぷ髂繕。用三年時間(2019-2021年),總結推廣一批融通發展模式,支持不少于5個實體園區爭創國家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特色載體,培育一批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項目,構建較為完善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培育1000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00家制造業全國單項冠軍企業。到2021年,形成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為大企業注入活力的融通發展新格局。
二、主要行動
行動一:挖掘和推廣融通發展模式
。ㄒ唬┥罨诠⿷渽f同的融通模式。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對供應鏈的引領帶動作用,在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高端紡織、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等領域挖掘和推廣5個左右基于供應鏈深度協同的標桿企業。推動形成上下游之間供應關系穩定、質量標準統一、多方共贏、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體系,提高供應鏈運行效率。
。ǘ┩苿踊趧撔履芰蚕淼娜谕J。鼓勵大企業建立開放式產業創新平臺,挖掘推廣5個左右大企業建立的創新引領效應明顯的平臺,打造產學研對接的新型產業創新模式,暢通創新能力對接轉化渠道,提高產業創新效率。
(三)推廣基于數據驅動的融通模式。圍繞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跨界融合等新模式、新業態,挖掘推廣10個集聚能力強、基于數據驅動的平臺型企業,推動中小企業制造資源與平臺全面對接。支持中小企業利用云平臺和云服務,實現數字化升級。
(四)打造基于產業生態的融通模式。在13個省先進制造業集群中,每個集群選擇1-2個創新資源集聚、產業生態完善、協作配套好、品牌優勢突出的地區(開發區),推動建立基于融通模式的區域產業生態。
行動二: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
(五)推動生產要素共享。鼓勵龍頭企業與知名互聯網企業深度合作,打造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在線共享和優化配置。鼓勵大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上游產品供給、下游產品需求、產品質量及流程標準等信息支持,提高全鏈條生產效率。推進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專項行動,推動制造業龍頭企業深化工業云、工業大數據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實現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六)促進創新資源開放。支持龍頭企業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為基礎,大中小企業及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協同,組建“企業+聯盟”的制造業創新中心,采取政府支持、股權合作、成果共享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提升創新轉化效率。支持大企業聯合科研機構建設“一站式”創新中心,降低中小企業創新成本。鼓勵國有企業探索以子公司等形式設立創新創業平臺,促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
(七)推進“百企引航”計劃。聚焦100家規模優勢明顯、具備產業鏈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尤其是終端產品和整機企業,建立企業培育庫,加快形成一批根植江蘇,自主創新能力、品牌知名度、資源整合能力、企業家影響力達到或接近世界級水平的領軍型企業。推動企業以并購、重組等方式,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以強強聯合的方式加速全球產業鏈關鍵資源整合。
(八)實施“大手牽小手”計劃。鼓勵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組建聯合體共同參加政府在基礎設施、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建設中的采購。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對“聯合體”中約定小型、微型企業的協議合同金額占到聯合體協議合同總金額30%以上的,給予聯合體2%-3%的價格扣除。定期征集發布中小企業自主新產品(技術),引導大企業采購中小企業創新產品,幫助中小企業創新產品快速進入市場。
(九)實施“百千萬”人才培訓計劃。遴選培訓基地,聚焦企業需求,每年培訓100名產業領軍人才,1000名轉型升級緊缺人才和10000名技能人才。發揮龍頭企業管理創新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打造企業管理創新融通發展對接平臺,分行業、分領域組織中小企業赴大企業觀摩學習,實現管理提升。
行動三:提升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
(十)實施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聚焦專業基礎好、創新意識強、發展潛力大的高成長型企業,建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庫,制定出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政策措施,形成一批在行業細分領域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單項冠軍企業,提高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能力。
(十一)實施“互聯網+小微企業”行動。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和“企業上云”計劃,支持中小企業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實施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專項行動,開展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創建工作,構建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云平臺,遴選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示范基地,促進中小企業智能化升級。
行動四:建設融通發展平臺載體
。ㄊ┙ㄔO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制定實體園區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建設指南,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建設,增強平臺的資源整合和服務能力,創建20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10個左右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
(十三)推動制造業“雙創”平臺發展。圍繞要素匯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領域,推進制造業“雙創”平臺示范工程建設。重點打造10個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制造業“雙創”示范平臺。在國家級開發區建設5-10個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龍頭、以工業互聯網服務商為配套、以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為示范的省“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基地。
行動五:優化融通發展環境
。ㄊ模┖粚嵕W絡基礎。推進企業利用5G、IPv6、窄帶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實施內外網絡改造提升,實現工業互聯網“進企業、入車間、連設備”。在省內重點建設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進行業級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制定工業互聯網安全管理規范和工作指南,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安全試點示范。
。ㄊ澹┙⑼晟浦R產權管理服務體系。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提高創新成果利用效率。推動建立大中小企業共創、共有、共享知識產權激勵機制,引導組建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形成合理的產業鏈和成果轉化群體優勢,提升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率。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提升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培育一批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
。ㄊ┥罨瘜ν夂献。加強產業鏈全球分布研究,建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點區域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的聯系,分批次分產業組織中外中小企業對接活動。圍繞省先進制造業集群搭建交流平臺,推動務實合作。依托太倉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園、中德(昆山)中小企業合作區等中外合作園區,重點激活園區內高端制造業企業的輻射效應,促進園區外資企業與當地中小企業的融通協作,幫助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三、保障措施
。ㄒ唬⿵娀M織保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和改革委、財政廳、國資委等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統籌協調融通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動態跟蹤、宣傳推廣融通發展新模式。各地建立相應的工作推進體系,制定推進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加強分類指導,保障順利實施!
。ǘI造公平市場環境。進一步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落實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平等市場主體地位。推動開展大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資金調查工作,清理以政府、大企業為源頭的資金拖欠。落實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政府機構應預留本部門年度采購預算總額30%以上面向中小企業,其中預留給小型和微型企業的比例不低于60%(中小企業無法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除外)。推進政府采購信用擔保試點,鼓勵為小型微型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提供履約擔保和融資擔保等服務,營造融通發展良好外部環境。
。ㄈ┘哟筘斦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對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重大載體、融通模式、示范試點項目等加大支持力度。加強對中央財政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項目資金跟蹤管理和服務,打造一批融通發展示范載體。
(四)加大融資支持。建立融通發展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融資信息對接清單,金融機構增加融資供給。鼓勵設立各類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創業投資企業加大支持。開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充分發揮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等金融基礎設施作用,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支持小微企業供應商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推動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五)加強宣傳推廣。組織宣傳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典型案例,加大對各類融通發展模式、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平臺載體的宣傳力度。舉辦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模式交流,引導企業樹立融通發展觀念。
附:關于印發《江蘇省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