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項目大會戰”重大基礎設施領域專項行動方案
為扎實開展重大基礎設施領域“項目大會戰”,加快補齊全省重大基礎設施短板,根據《江西省“項目大會戰”(2021~2023年)實施方案》(贛府廳字〔2021〕7號),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統籌推進交通、水利、能源、城鎮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力爭用3年時間,形成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與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相協調、與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相融合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2021年實施重點項目738個,計劃完成投資2001億元;2022、2023年實施項目清單于當年年初梳理發布,每年力爭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
——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著力打造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干線網、廣泛的基礎網,推動城鄉區域交通一體化水平大幅提高。2021年實施重點項目239個,計劃完成投資1115億元。
——水利基礎設施領域。加快構建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于一體的現代水利體系,進一步提升防洪抗旱減災能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增強城鄉供水安全保障,加快補齊水利工程短板,提升水安全保障綜合能力。2021年實施重點項目233個,計劃完成投資247億元。
——能源基礎設施領域。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不斷提升能源供給能力,持續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強化能源儲備能力建設,著力構建堅強供電網架和多點互聯互通輸氣骨架。2021年實施重點項目44個,計劃完成投資201億元。
——城鎮基礎設施領域。加快構建宜居、韌性、智慧、綠色人文的新型城市,深入實施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行動,完善道路布局,推進海綿城市建設。2021年實施重點項目222個,計劃完成投資438億元。
二、重點任務
(一)交通基礎設施領域
1.鐵路。積極推進高速鐵路項目建設,強化區際和省內相關區域聯系。實施既有線擴能改造,進一步提高路網質量。2021-2023年,建成安九客專、贛深客專、興泉鐵路、昌景黃高鐵,開工建設昌九高鐵、瑞梅鐵路、長贛高鐵,力爭開工建設吉武溫鐵路。到2023年,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5400公里左右,其中高鐵(時速250公里以上)運營里程接近1700公里,基本形成以滬昆和京港(臺)通道為主干、聯通周邊省會城市的高鐵網絡。
2.高速公路。擴容繁忙通道,加強省際通道,加快實施2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設工程。2021-2023年,建成萍蓮高速等10條高速公路,續建大廣高速吉安至南康段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遂川至大余等16條高速公路。到2023年,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6800公里左右,基本形成“十縱十橫”主骨架高速公路網。
3.普通國省道。強化普通國省道與高速公路出入口、旅游景區、鐵路站場、機場、物流園區、重要港口和碼頭等節點的有效銜接。2021-2023年,升級改造國省道約1450公里,其中在建項目112個,項目總里程1192公里;開工建設項目60個,項目總里程696公里。
4.水運。著力構建“兩橫一縱十支”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和“兩主五新一樞紐”港航體系。2021-2023年,航道方面,續建贛江井岡山航電樞紐工程等7個項目,開工建設袁河航道提升工程等6個項目;港口碼頭方面,續建九江港彭澤港區磯山作業區磯山園區公用碼頭工程等16個項目,開工建設九江港城西港區滾裝碼頭工程等23個項目;集疏運體系方面,續建九江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等6個項目,開工建設景德鎮港義城作業區至s207疏港公路等11個項目;港口物流園方面,續建九江港彭澤港區紅光作業區綜合樞紐物流園一期工程,開工建設鷹潭中童港口物流園一期工程等3個項目。
5.民航。合理安排機場新建、改擴建時序和進度,逐步完善全省民用航空機場布局。2021-2023年,實現昌北機場C指廊延伸工程及西側站坪投入使用,全面推進昌北機場三期建設,建成瑞金機場,開工建設宜春機場改擴建及贛州機場T1航站樓二期改造工程,力爭開工建設撫州機場。到2023年,基本實現全省“一主一次七支”運輸機場布局。
6.城市軌道交通。加快推進國家發改委已批復的南昌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及調整等項目建設。2021-2023年,建成4號線,開工建設1號線北延、1號線東延、2號線東延。到2023年,全省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130公里左右。
(二)水利基礎設施領域
1.防洪。優化完善防洪體系格局,加強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建設,形成重點流域防洪保安體系。推進重點防洪工程改造提升,基本完成萬畝以上圩堤除險加固。加強重點易澇地區排澇能力建設,加快實施重點城市防洪工程建設。推進鄱湖安瀾百姓安居專項工程,提高應對超標洪水能力。繼續實施五河及支流防洪治理、城市防洪工程、重點澇區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推進茅店水利樞紐等工程論證工作。
2.供水。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進一步優化建設和運行模式,完善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和監管體系。重點建成四方井、花橋水利樞紐和井山、碧湖等一批中型水庫為主的調蓄工程,推進鵝婆嶺大型水庫,以及嶺下、吊鐘、玉華山、大崗山等中型水庫建設;開工建設大坳灌區,推進梅江灌區、峽江灌區前期論證工作,實施贛撫平原、袁惠渠、潦河等大型灌區現代化改造和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有序推進一批小型引、調、提工程和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保障糧食安全;加快推進設區市和重點城市備用水源建設。
3.水環境。積極開展流域生態綜合治理、農村水系綜合整治,打造一批美麗水鄉水鎮。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因地制宜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推進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加快贛撫尾閭綜合治理,提高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通過開展贛江等五河一湖水生態修復、最美岸線建設,打造幸福河湖。
(三)能源基礎設施領域
1.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新能源,積極有效推進清潔能源項目建設。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三年增長300萬千瓦以上。
2.重點電源。增強電力供應保障能力,重點推進732萬千瓦重點電源項目建設。2021~2023年,建成瑞金二期、豐城三期、信豐電廠。
3.電網。不斷完善電網架構,提升配電能力,有序推進特高壓項目建設。建成雅中直流工程項目,進一步強化農村電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4.油氣管網。加快推進油氣管道和天然氣管道互聯互通工程建設,計劃建成井開區支線、贛州南支線等30余條省級天然氣管道,開工建設西二線、川氣東送九江聯通工程和樟樹-萍鄉成品油管道。
5.儲能。加快補齊能源儲備能力短板,推進能源儲備項目建設。2021-2023年,開工建設奉新抽水蓄能項目;根據風電、光伏綜合成本,推進配套儲能設施建設,力爭新增規模以上項目配置一定容量儲能設施;開工建設湖口LNG儲配項目二期工程,完成新昌電廠600萬噸煤炭吞吐儲運項目建設。
(四)城鎮基礎設施領域
加快完善城鎮道路網絡系統,提升道路網絡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網絡連通性和可達性;加強城鎮橋梁安全檢測和加固改造,保障城鎮路橋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在省“項目大會戰”推進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建立由發改部門召集,交通、水利、住建、能源等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聯席會議制度,負責統籌項目推進,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同時,分領域建立工作專班,按照“一項任務、一個領導、一個專班、一抓到底”的原則,推動任務清單化、項目化、實物化。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在每季度末及時報送項目進展情況。
(二)加快前期工作。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對清單內的項目要盡快落實項目建設主體,抓緊推進項目實施。發改、交通、能源、水利、自然資源、住建、環保、林業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作,加強項目指導,支持開展項目前期工作。加強協調調度,切實解決項目前期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項目盡早開工建設。
(三)多方籌措資金。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車購稅、民航專項資金、綠色發展專項基金、政府專項債等資金支持,積極爭取金融機構支持。拓寬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渠道,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吸引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社會資金,推動一批政府和社會(PPP)項目。各地要結合實際,給予傾斜支持,同時做好項目建設資金配套。
(四)加強用地保障。認真落實國家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改革政策,爭取將更多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納入國家和省級重大項目清單,優先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指導地方政府加大土地開發力度和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繼續做好耕地占補平衡省級統籌。
江西省“項目大會戰”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專項行動方案
為扎實開展新型基礎設施領域“項目大會戰”,充分發揮新型基礎設施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根據《江西省“項目大會戰”(2021~2023年)實施方案》(贛府廳字〔2021〕7號),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圍繞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大方向,統籌謀劃、積極布局,構建多元化投資體系,滾動實施一批重大項目,2021~2023年間,每年力爭完成投資500億元以上。通過實施“項目大會戰”,初步構建高層次高水平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有力支撐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基本建成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到2023年,建成5G基站5萬個,實現重點城鎮及以上地區5G網絡全覆蓋,實現城市家庭、工業園區、學校、醫院、公共文化、旅游場館等重點場景千兆光網全面覆蓋,建成4-5個區域性大型數據中心和算力中心。
——大幅提升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到2023年,工業互聯網體系逐步完善,企業上云數達到5萬家,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2~3個面向全國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成3~5個新型智慧城市標桿,智慧校園(數字校園)建設覆蓋率達到100%,智慧醫院建設覆蓋率達到70%,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基礎設施加快部署。農業生產加工等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不斷提高。
——穩步增強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到2023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現突破,建成10個左右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5個左右先進產業創新基礎設施,基本覆蓋我省重點學科領域和事關科技長遠發展的關鍵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有力推動重要學科領域實現跨越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1.高質量建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實施5G網絡覆蓋提升工程,加快推進5G網絡從主要城市向縣城、重點鄉鎮延伸,實現連片優質覆蓋。擴容升級光纖網絡,優化骨干網絡結構,積極爭取設立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持續推進千兆光纖接入試點應用工程,支持高帶寬業務普及應用。
2.加快建設云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超算設施。推進全省數據中心優化布局和集約化建設,支持南昌、撫州、上饒等地做大做強大數據中心,爭取建設國家級區域型數據中心。鼓勵大型互聯網企業、電信企業等建設綠色節能、高效計算的區域型云數據中心。支持相關企業建設人工智能超算設施,圍繞“算力、數據、算法”的研發與應用,培育人工智能產業和應用場景。
3.加快物聯網感知設施部署。深入推進“03專項”試點,統籌利用5G、窄帶物聯網和光纖等接入技術,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加快推進重點行業物聯網感知設施的規;渴,形成一批百萬級應用,著力打造國內行業應用標桿。
(二)融合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4.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升級工程,推動1萬套以上制造設備實現數字化采集、網絡化連接、智能化管控,培育1000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實施企業上云計劃,推動5萬家企業上云。推動電信企業建設覆蓋全省工業互聯網外網,支持企業開展數字化與內外網改造。選擇有色金屬、紡織服裝等特色行業,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一批面向全國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實施“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優先在數字產業園區、智慧園區、產業集聚區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絡基礎設施,培育“5G+工業”應用場景。
5.加快部署智慧交通基礎設施。開展基于5G的車聯網示范,建設車路協同車聯網和智慧道路,打造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區。加快建設智慧港口、智慧機場、智慧鐵路、智能航運等,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普通干線路網運行監測與應急處置平臺,大力提升傳統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進智慧信號燈、智慧停車等設備部署,緩解城市擁堵。
6.實施物流“智能化”提升行動。推進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合理布局和建設快遞物流智腦中心、智能物流認證與檢測中心等平臺,加快部署智能倉儲、智能分揀、智能快(郵)件箱等。實施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程,推動贛州加快建設智能化的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
7.全面推廣智慧能源基礎設施。鼓勵建設能源大數據中心。統籌石油、天然氣管道智能化發展,完善油氣管道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建設?茖W推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規劃布局,優先在公共區域、居民社區停車場地建設電動汽車充電樁。推進交通、建筑、機場、鐵路、園區等領域綜合智慧能源項目一體化開發和綜合能源服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8.持續推進智慧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廣專遞課堂、智慧作業和人人通APP等,開展基于VR、5G、區塊鏈等技術的教育教學應用。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班班通建設,推進全省各級“智慧(數字)校園”建設,實現全省智慧校園全覆蓋。統籌省市縣三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大數據建設,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應用。建設“互聯網+”醫療基礎設施,發展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加快推進醫療保障信息資源庫、應用系統、應用支撐平臺建設,提高全省醫保信息化水平。完善智慧旅游基礎設施,5G網絡全面覆蓋4A級以上景區,加快建設智慧景區、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推進省市縣智慧旅游管理服務平臺和旅游大數據中心建設,實現“一部手機游江西”。
9.建設智慧社會治理基礎設施。實施城市大腦示范工程,支持有條件地區先行探索建設“城市大腦”“開發區大腦”“社區云”,打造智慧城市、智慧開發區大腦、智慧社區運營中心。深化公安大數據建設,高標準推進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項目建設。全力推進運行應急安全智能應用體系建設,在消防、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等城市安全重點領域,實現全環節全過程預警監管處置。
10.建設智慧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加快推進覆蓋大氣、水、固體廢棄物、污染源等的智慧環境監測監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數據的實時獲取、分析和研判,提升生態資源數字化管控能力。
11.建設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實施智慧農業、數字鄉村試點、“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農業物聯網示范等工程,加快推動農村地區農業生產加工、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三)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12.爭取國家支持布局新一輪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本草物質科學研究設施建設,積極申報中藥國家大科學裝置。全面深化與中科院、工程院等“國字號”研究機構及知名企業合作,高水平建設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中國信通院江西分院等。高質量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13.推進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數字經濟、電子信息、中醫藥、新材料等領域,建設一批省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創建虛擬現實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搭建科學裝置、工程化平臺、中間試驗線等設施,構建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發展的支撐體系。
14.推進科學研究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省外高等院校合作,發揮省內高校學科與人才優勢,聚焦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精密測量儀器、大數據等研究領域,構建一批研究院、研發中心,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高水平建設一批科研院所、實訓基地、專業學院,為虛擬現實、大數據、中醫藥等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協調。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和整體推進。堅持省市協同、分工負責,建立省市協同推進落實機制,各地各部門按各自職能抓好工作落實。
(二)加強政策扶持。統籌相關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支持清單內新型基礎設施項目爭取國家支持。引導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銀行以及商業銀行建立新型基礎設施優惠利率信貸專項。
(三)優化發展環境。簡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審批流程,縮短各環節審批周期。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逐步建立跨行業基礎設施“多規合一”體制機制。加強5G、工業互聯網等專用無線電頻率保護,做好基站干擾協調和排查。
(四)強化安全保障。堅持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并重,建立健全涵蓋網絡安全、終端安全、應用場景安全、數據安全的多層次新型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健全網絡安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強化跨領域、跨部門協作。
(五)加強項目調度。建立項目清單制度,梳理2021年推進項目260個,總投資1628億元,其中2021年完成投資510億元,實施重點調度、重點推進。建立按季調度通報機制,各設區市、各單位將所屬項目推進情況匯總后,于每季度末報省發展改革委。
江西省“項目大會戰”公共服務領域專項行動方案
為扎實開展公共服務領域“項目大會戰”,著力;、兜底線,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根據《江西省“項目大會戰”(2021~2023年)實施方案》(贛府廳字〔2021〕7號),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實施“項目大會戰”,加快文化強省、旅游強省、教育強省、健康江西建設,使得我省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保障和文體服務保障等方面取得更大進展。2021~2023年間,力爭每年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
——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突出教育、文化、旅游、體育、衛生、民政等領域的兜底保障,大力實施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程、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社會服務設施兜底線工程、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著力補齊短板、務實基礎。
——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提質擴容。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緊扣教育、醫療、養老、旅游等民生領域重點難點痛點,培育和發展非基本公共服務多元供給主體,加大社會辦醫、普惠學前、普惠托育養老、健身休閑、旅游發展等方面的投入與建設,進一步完善設施、拓寬功能、壯大規模、創新品牌,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公共服務產品。
——推動公共服務體制機制創新。積極對接國家政策,統籌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體制機制創新,探索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多種科技手段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的運用,鼓勵適宜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打破行政區劃,優化整合資源,實施統一管理,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利用率和整體水平。
二、重點任務
根據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及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精神,對標國家公共服務體系標準要求,認真梳理建立“大會戰”項目儲備庫,抓緊落實我省“項目大會戰”重點任務。重點推進“千個項目、千億投資”工程,以大項目引領大投資,以大投資帶動大發展。
(一)教育強國推進工程。重點推進基礎教育發展工程、職業教育提質創優工程、高等教育爭創一流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等領域項目建設。
(二)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程。重點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工程、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工程、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婦幼健康保障工程等領域項目建設。
(三)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重點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重點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重要自然遺產保護、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基礎設施、文化產業主體培育等領域項目建設。
(四)社會服務設施兜底線工程。重點推進兒童福利服務保障、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保障、精神衛生福利服務保障、殘疾人服務保障、殯葬服務保障、優軍服務保障等領域項目建設。
(五)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重點推進全民健身設施、戶外運動設施、“互聯網+健身”設施等領域項目建設。
(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重點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特殊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居家社區養老網絡建設、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普惠托育服務擴容工程等領域項目建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對標國家和我省關于民生發展的要求,堅持把補齊短板、提升質量作為群眾最關切最需要的重大民生工程。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統籌協調,形成推進合力,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力以赴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債券支持,確保公共服務領域補短板工作扎實推進。
(二)做好項目儲備。各地要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強與本地市“十四五”規劃和行業規劃銜接,制定相關領域整體解決方案或規劃,研究謀劃一批增后勁、管長遠、帶全局的好項目,建立動態調整、高效管用的項目儲備庫。按照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成一批“四個一批”要求,對省級儲備庫實行清單化動態管理,推動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三)加大資金投入。各地要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屬于政府辦的事、建的項目,要落實資金,加大投入,切實把短板補齊、補扎實。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公共服務項目。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大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公共服務項目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強化過程監管。各地要切實增強紅線意識、廉政意識、規矩意識,嚴格執行各專項實施方案和項目管理辦法。按照項目的基本建設程序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驗收制的要求,建立日常調度和通報機制,加強項目專項檢查和監督問責,對查出的問題要及時調整,抓好落實。各地、各部門要于每季度末,及時報送項目推進情況。省發展改革委將根據調度情況,對按期完成投資計劃、項目推進成效明顯的設區市,在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債安排時適時予以傾斜。
附件:江西省重大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項目大會戰”2021年度推進項目匯總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