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要求
按照引領粵港澳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支撐民航強國戰略的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定位,圍繞建設多層級、一體化的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積極推進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引入機場,暢通機場對外道路交通,優化完善機場內部交通組織,形成以白云機場為核心,高效、便捷、安全、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網絡。
——形成“3060”交通圈。白云機場實現與廣州中心城區30分鐘通達,與珠三角各城市60分鐘通達。
——內部交通運行更加高效。航站樓之間的銜接時間不超過10分鐘;各交通方式銜接更加便捷,空側與陸側銜接時間不超過15分鐘。
——腹地范圍進一步拓展。白云機場實現350公里/小時高速鐵路連接全省各地級以上市及周邊相鄰省區,中間換乘不超過1次。
——集疏運結構不斷優化。軌道交通承擔機場陸側集散客流比重進一步提升,2025年達到35%,2030年達到45%,2045年達到55%以上。機場高速公路通道實現順暢運行。
二、規劃方案
規劃方案包括軌道系統、道路系統、內部設施銜接、貨運交通系統、交通協同管理等五個部分。
(一)軌道系統規劃方案。規劃引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形成高效便捷的多層次空鐵聯運系統。
1.高速鐵路引入方案。在T3航站樓設置白云機場高鐵站,正線引入廣中珠澳高鐵和廣河高鐵,構建白云機場輻射南北、聯通東西的“十字交叉”對外高速鐵路通道。
2.城際鐵路引入方案。加快建成新塘經白云機場至廣州北站城際和廣佛環線廣州南站至白云機場段(兩線在竹料共線引入白云機場,在T3、T1和T2分別設站后引入廣州北站),適時啟動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北站段建設,完善白云機場聯系廣佛兩市城區以及廣州北站、佛山西站、廣州南站、新塘站等重要交通樞紐的城際鐵路布局。研究珠三角樞紐機場與白云機場之間利用廣佛環線便捷連接。
3.城市軌道引入方案。在既有廣州地鐵3號線引入白云機場T1和T2航站樓的基礎上,新增規劃引入廣州地鐵22號線和18號線,進一步完善白云機場與廣州新老中軸間的快速軌道通道,同時通過與其它軌道交通線路換乘,加強機場與城市重大功能區的便捷聯系。
(二)道路系統規劃方案。圍繞白云機場,構建以“井”字形高速公路為骨干,普通道路為支撐,結構合理、銜接緊密的道路網絡。
1.高速公路。由機場北邊的珠三角環線高速、西邊的廣樂高速和機場高速、南邊的花莞高速及其西延線、東邊的廣連高速和機場第二高速共同組成“井”字形高速公路架構。
2.普通道路。完善以普通公路、市政道路為主體的普通道路網絡,實現機場與高速公路通道及周邊區域的快速銜接。加強機場周邊快速路的規劃建設,分流機場高速交通壓力。
機場南北向進出通道主要包括飛粵大道、機場第二高速連接線、機場高速和T3進場路,以及方華路、空港大道、龍港路、花聯路等。
機場東西向進出通道主要包括花都大道、迎賓大道、鏡湖大道,以及平石路、商業大道、雅新大道、現代大道等。
(三)內部設施銜接方案。完善機場內部交通設施布局,進一步優化交通組織,實現陸側與空側,以及各航站樓之間的便捷銜接。
1.建設T3航站樓綜合交通中心。在T3航站樓南側規劃建設綜合交通中心,統籌高鐵、城際、地鐵和道路等引入線路的規劃建設,加強高鐵、城際、地鐵、長途汽車、旅游巴士、常規公交、出租車、網約車和小汽車等交通方式一體化銜接,提高換乘效率,并為遠期發展預留空間。
2.建設捷運系統。為縮短不同航站樓間空側旅客的中轉時間,近期規劃建設第一航站區捷運系統,適時啟動建設聯系第一航站區與第二航站區的捷運系統。
3.布置遠距停車場。在與航站樓銜接便捷處規劃布置遠距停車場,用于承接溢出的過夜停車需求,并可作為租車停車場使用。
4.開設穿梭巴士。開設專門連接三座航站樓的穿梭巴士,在T1、T2和T3航站樓和高增樞紐、T3航站樓遠距停車場設站,加強3個航站樓的陸側交通聯系。
(四)貨運交通規劃方案。
白云機場共規劃東、西兩個貨運區,均布局于機場北側。按照“客貨分流”原則,在北部及外圍規劃7條一級貨運通道和11條二級貨運通道,實現客貨交通適度分離,減少貨運對路網整體交通影響。研究機場貨運區引入貨運鐵路的可行性,探索貨運空鐵聯運。
(五)交通協同管理。在運營機制、交通信息、運輸組織等方面加強統籌,實現各運輸方式的服務對接,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
加強樞紐機場之間聯動。推動白云機場與深圳機場、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之間實現高鐵、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快速連接,預留好建設接口,促進機場間功能互補。白云機場與深圳機場可通過新塘經白云機場至廣州北城際-穗莞深城際,或廣中珠澳高鐵-廣深第二高鐵實現快速連接;與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可通過廣河高鐵-廣湛高鐵,或規劃研究的珠三角樞紐機場快線-廣佛環線快速引入白云機場。統籌優化白云機場與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間的航空物流聯動布局。

